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什么食物中,黄曲霉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株产生的毒素。如果生活中不小心摄入黄曲霉毒素,不仅会引起食物中毒,而且还有很高的致癌风险。很多人不知道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以及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什么食物中1、发霉的坚果类黄曲霉毒素通常存在于发霉的坚果中,如花生、核桃、杏仁、瓜子等。如果这些坚果已经发霉,则很可能富含黄曲霉毒素。这些坚果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如果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2、发霉的玉米一般来说,市场上出售的玉米已经成熟了,但由于很多人喜欢一次性购买很多玉米并存放在家里,如果遇到阴雨天气,玉米很容易发霉并生长在玉米的表面。有很多霉斑。玉米表面一旦出现这些霉斑,大部分都是黄曲霉毒素。一般来说,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所以玉米、小麦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一定要小心储存。
3、变质的粮油制品市场上的粮油产品很多。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很多商家会利用发霉的花生、玉米、橄榄、大豆或油菜籽来制作粮油产品以获取利润。这类食用油通常含有大量的黄色。食用曲霉菌后,很可能引起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毒素对肝组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如果长期使用变质的粮油制品做饭,很可能会增加肝癌的发病率。
4、变质的豆类大多数表面长有黄霉或已损坏、变色或变质的豆类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如黄豆、黑豆、红豆、蚕豆、绿豆等。如果这些豆类变质,则不不仅可能引起急性食物中毒,还可能致癌。因此,吃豆子之前一定要仔细挑选,发霉的豆子不要挑。
5、泡发太久的木耳木耳浸泡时间过长,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尤其是浸泡后出现霉菌。不建议继续食用,以免黄曲霉毒素摄入过多,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肝癌发病率增加。
黄曲霉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砷的68倍。黄曲霉毒素浓度为1mg/kg时即可诱发癌症。其毒性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其中以B1毒性最强。人体大量摄入后,可发生急性中毒,包括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胆管增生等。若连续摄入,可导致慢性中毒、生长障碍、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其致癌性也位居黄曲霉毒素之首,是已知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可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一般存在于发霉的坚果、大豆、食用油、淀粉类食物以及浸泡过久的木耳中。不建议长期食用这些食物,以免黄曲霉毒素中毒。
继续浏览有关 黄曲霉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