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看来你是有点痴迷于省电和耗电了?
这就是发生的事情。 Intel前段时间不是刚刚发布了最新一代桌面处理器Ultra 200S系列吗? ——
我们也尽快拿到了处理器。想想9月份的第二代酷睿Ultra在移动端有多强大,这次桌面处理器有了新的名称、新的架构和台积电的新工艺。这绝对是非常强大和强大的。
测试之后才知道——还不错,但可能和之前任何一款桌面处理器的设计思路都不一样。
先说结论吧,想要给自家台式机升级处理器,提升下游戏性能的小伙伴们可能要失望了。因为这款Ultra 200S系列在游戏中的表现已经不能用挤牙膏来形容了,甚至是在吸牙膏!
但是你如果正好要换新的游戏本或者新的迷你主机,那你有福了!Ultra 200S 的功耗下降幅度相当夸张,非常适合功耗敏感的产品。我们来一一看看。
首先是处理器的命名。当我们第一次拿到它时,测试它的同事感到很困惑。这是i3、i5、i7 还是i9?
这一点需要澄清。 Intel之前的移动处理器已经放弃了i系列的命名方式,改为ultra系列。从这一代开始,桌面处理器的命名方式也将改为Ultra。
就拿我们这次拿到的新款Ultra 9来说,它的全称是Intel Core Ultra 9 Processor 285K。
数字9对应于品牌名称。数字越大,性能越强。有点类似于之前i5、i7中数字5和7的作用。后面的2表示第二代Core Ultra处理器。
中间两位数字属于SKU代码,与CPU核心数有关。 85对应24个CPU核心(8个性能核心+16个能效核心)。
还有代号65和45,分别对应20个CPU核心(8个性能核心+12个能效核心)和14个CPU核心版本(6个性能核心+8个能效核心)。
最后一个字母K表示这款处理器是桌面处理器,并且是不锁频的高性能版本。也代表桌面处理器的后缀字母是KF。 KF和K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核显,需要额外加装显卡才能正常使用。
至于桌面处理器的另外两个后缀F和T,目前还没有对应的产品。如果是移动处理器,后缀将为H、U或V。
综上所述,Ultra 9-285K是第二代高性能桌面酷睿处理器,拥有24个CPU核心,内置核显。
如果你不记得也没关系。 Tony 编制了一份桌面处理器比较表,即将发布。您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它。
相信大家看完这个命名规则后都一头雾水。这个命名几乎和高中数学题一样好,复杂度也堪比隔壁AMD。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会为了改名而竞争。
然而,当我们将这款Ultra 9插入主板进行实际测试时,我们发现令人费解的不仅仅是它的名字。
首先,这一代处理器必须配备新的LGA-1851插槽,与上一代插槽LGA1700不兼容。这意味着当你升级处理器时,还需要更换主板。
这样就得更换CPU和主板了。更换的成本在稳步上升,但你能获得的性能提升却并不多。
我们使用手头的Ultra 9-285K搭配ROG主板测试了几款主流游戏。
为了更直观,我们还拿出去年测试的i9-14900K进行对比。
经过几轮的磨合,我发现不比较也没有关系。一对比,就发现了一些事情:在默认频率下,在不提升功耗限制的情况下,这一代酷睿处理器的游戏性能相比上一代来说不能说没有提升。只能说是吸牙膏。
在某些游戏场景下,这一代Ultra 9的表现甚至比上一代定位较低的i7还要差。
又测试了几款游戏,还是一样。至此我们其实可以得出一个阶段性的结论:—— Ultra 9-285K的游戏性能确实没有吸引力。
如果你已经拥有一台搭载14代酷睿的台式机,想要更高效地玩游戏,仍然不建议你升级。这确实不太划算。如果你坚持的话,也建议多花点钱购买更高定位的版本。
那么问题来了,英子这一年都在做什么呢?
嘿嘿,我之前不是说过了吗,DIY主机的用户可能会看不起这一代台式机酷睿,但是有两类是非常适合使用这批新U的。没错,高性能游戏笔记本和迷你控制台!
CPU Z的测试结果显示,单从性能上来说,英特尔的桌面处理器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单线程性能甚至比上一代还要差。
我们来看看CineBench R23 烘焙机。
在30分钟烘焙测试中,Ultra 9-285K多核成绩为42399,相比上一代提升8.3%。跑步成绩的提升可能有点像挤牙膏,但跑步30分钟后,CPU封装温度居然只有 76,比上一代的 100下降了足足 24%。
功耗上的降低更是离谱,封装峰值功率直接从上代的 336w 降到了 235.983 W ,降低了 29.7 %。也就是说,新款Ultra 9可以利用更低的功耗实现与上一代类似的性能。
我觉得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之前我们也介绍过,Intel今年有用的Arrow Lake架构将核心布局改为了大小核心交叉布局设计。
说白了,产生热量的性能核心(P核心)并不是堆叠在一起的,而是分开的,这样可以让热量分布更均匀,更不容易堆积而产生热量。有点像小时候,班主任会把一些吵闹的学生分开坐,这样教室里就不那么吵闹了。
同时,这次Ultra全系列都砍掉了超线程。虽然这会降低单核性能,但可以带来更好的功耗表现。
这对于攒着主机玩游戏的兄弟来说确实是一件苦事,但是对于高端游戏笔记本、ITX主机以及高端迷你主机的用户来说却是非常有利的。
尽管在台式电脑上测量的结果可能无法直接适用于这些小体积的形式,但趋势仍然相当乐观。
我们编辑部有个哥们兴冲冲的搭建了一整套ITX,配置非常全。结果玩游戏的时候画面就模糊了,最后只能降低CPU和显卡的频率。
不过有了这个Ultra之后,他就可以安心地在ITX里折腾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生产力”吧~由于这一代Intel处理器砍掉了超线程技术,虽然IPC有所提升,但在主流生产力场景下的性能提升较为有限。
比如,Vray BenchMark测试结果显示,这一代Ultra 9得分为30745,仅比上一代i9高出11%。
左边为Ultra 9-285K,右边为i9-14900K
到了模拟真实应用的CrossMark测试时,牙膏的味道就更加明显了。这一代的Ultra 9在生产力、创造力和响应能力方面只有很小的提升。
左图为 Ultra 9-285K ,右图为 i9-14900K
此外,英特尔这次还在桌面处理器中加入了NPU。使用UL Procyon,该NPU 得分为449。
虽然有用与否取决于应用能否适应更多的AI场景,但NPU是AI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总比没有好。
此外,我们还收到了Ultra 5-245K。这款处理器的定位大致相当于上一代i5,共有14个CPU核心(6个性能核心+8个能效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Ultra5-245K上的NPU算力与前面提到的Ultra 9-285K的NPU算力相同,均为13 TOPS。
此次发布的3系、6款车型的NPU算力保持一致。虽然可能是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以降低的,但在高情商方面,全系列都保持了一致的NPU AI算力水平,这体现了Intel在AIPC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这款Ultra 5的具体性能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为你准备了一张桌子。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吃。
好了,关于最新的Ultra 200S 系列的介绍就到这里了。
从整体测试来看,感觉英子在这套桌面处理器中运用了做移动、轻薄笔记本处理器的思路。
我们不单单谈性能提升,而是强调同等功耗下的性能以及同一系统下的功耗表现。或许它让人在主观体验上感觉更安静、更优雅一些?
但难免会让一波DIY主机玩家望而却步,因为这样的策略无法回答一个问题:
我已经有主机了,我还关心这个功耗吗?总不能是因为你想省点电费吧?
最好买上一代酷睿i9-14900K。此时14代酷睿的微码bug也已经修复,而且价格更便宜。
谁是台式电脑的最佳选择,一目了然啦~